感知山东记者谈|17184个民生支点 丈量出“服务淄博”的文明温度
感知山东记者谈|17184个民生支点 丈量出“服务淄博”的文明温度
感知山东记者谈|17184个民生支点 丈量出“服务淄博”的文明温度
服务是城市文明的(de)(de)窗口,是人文关怀的度量计,更是人民至上的一面镜子。近年来,淄博市紧紧围绕“五个淄博”建设,聚力以“服务淄博”提升城市温度,展开了一场城市文明融入百姓日常的深层实践(shíjiàn)。
自2024年来,淄博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,完善配套资源配置,塑造市域空间(kōngjiān)新格局,在景区景点、网红打卡(dǎkǎ)地、老旧社区等地设置了17184个“便利停”“放心亭”“安心座”。这些便民设施如同散落城市各处的文明细胞,承载着服务理念(lǐniàn)的升维、治理(zhìlǐ)模式的蝶变、文明内涵的重塑,勾勒出“服务淄博”的生动图景(tújǐng)。
民生痛点里的“精准刻度”,是文明(wénmíng)最朴实的注脚
文明不是空中楼阁,而是蹲下来看百姓的(de)“难”。当老旧社区的停车(tíngchē)矛盾成(chéng)了(le)“老大难”,淄博没有简单划地为界,而是用错时共享车位、智慧引导系统破题,让单位(dānwèi)停车场在非工作时间“活”起来;当游客背着行李逛景点犯了难,街头的放心亭里,充电(chōngdiàn)线、热水杯、急救包早已备好;当寒冬里的座椅冻得人直跺脚(duòjiǎo),爱心坐垫便悄悄“长”上了安心座。17184个便民设施(shèshī),精准戳中“停车难、休息难、寄存难”的民生七寸,用“小改造”解决“大麻烦”,让文明从标语落地成了摸得着的温度。
市井(shìjǐng)烟火中的“包容智慧”,是文明最动人的底色
真正的(de)(de)文明,从不是冰冷的“一刀切”,而是在秩序与温情间找平衡。淄博的放心亭,不只是寄存行李的“工具盒”——火车站的亭子(tíngzi)藏着急救药品,水晶街的亭子贴着手绘路线图,志愿者的笑容比空调更解暑;安心座也不只是“歇脚处”——公交上的“移动安心座”配着除颤仪,市场边的座椅成了(le)大爷大妈的“聊天角”。当规范管理遇上“接地气”的设计(shèjì),当现代标准包容了人间烟火,城市便有了“人情味”的灵魂:游客不再是匆匆过客,市民也不只是旁观者(pángguānzhě),每个人都能在方寸之间,触摸到(dào)城市的心跳(xīntiào)。
全民共建的“文明密码(mìmǎ)”,是城市最深厚的底气
17184个设施(shèshī)背后,站着的不只是政府(zhèngfǔ)。“便利停 ”的车位,是文明(wénmíng)单位、爱心企业的资源共享;“放心亭(tíng) ”的服务,是志愿者从(cóng)早到晚的坚守;“安心座 ”的温暖,是“城市文明合伙人”的共同托举。淄博用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协同、市民参与”的共同体,把文明从“要我做”变成了“我要做”。正如(zhèngrú)市民所说:“这些亭子座椅不是‘政府的’,是‘我们的’。”当每个(měigè)车位都丈量着服务的半径,每张座椅都展示(zhǎnshì)着包容的胸怀,文明便不再是标语,而是刻进城市基因的自觉。
淄博用17184个民生(mínshēng)支点,勾勒出一幅(yīfú)“人好物美心齐”的城市画卷。在这里(zhèlǐ),每个车位都丈量着政府的服务半径,每张座椅都展示着城市的包容胸怀。这座(zhèzuò)用民生“微细胞”激活治理“大循环”的城市,展示着文明温度在于(zàiyú)对市井烟火的包容,文明深度在于全民参与的广度。(文/李晓涵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